![](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png)
盼望(快过年了,打工儿子咋没有回来?儿走千里父担忧。)
用黄牛耕田拉车,也是农村主要经济收入之一,有母牛下母牛,三年五个头的说法。
轱辘井(现在轱辘不用了,被电泵代替了。那时候在自己家中有小井,是村里人最羡慕的事。我小时候都去离家200米的大井挑水)
闲时一袋烟,晒过活神仙!(烟袋杆够长吧!旱烟非常够劲!狗皮帽现在很少见了。)
那时候都没有电,点个提灯那可是很不错的了
燎猪头吃猪头,现在没有自己燎的,都买熟食猪头肉。
过去报纸糊墙,即暖和,又省钱
放牛倌(现在想放牛,先交500元罚款再放,国家规定封山育林,牛只能在家圈养。)
盐葫芦(用于存放使用盐,过去使用的散装的大粒盐)
铁菜刀(现在用的都是不锈钢的菜刀,铁菜刀很少见了。)
菜墩(用时间长掉木渣的木菜墩,现在个人家用的少了,饭店经常见到。)
用稻草编制的鸡窝,鸡下蛋时,特舒服。好窝下好蛋鸡的美食苞米
老碾盘(用于碾磨粮食的工具)
过去没有电,更没有吹风机,只好用笨方法做的风匣子
立灯笼杆(在春节前,每家每户都要立灯笼杆的习俗,增添节日气氛。)
小时候常穿妈妈做的棉鞋,又暖和又舒服。现在都是买了
打玉米(打玉米交公粮在农村是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将粮食交给国家,将粮食变成钱。钱用于家庭开销。)
暖意洋洋(在正中午时,房檐上的积雪开始融化,鸡也在窗沿上晒太阳。)
打麻绳(自己做的鞋,鞋底用麻绳纳的,麻绳需要手工捻制。现在这手艺失传了。)
大铡刀(这刀可没有法和包公的铡刀相比,包公的是铡人的,这是铡草的。现在看不见了,被现代化的铡草机取代了。)
孵化(在炕上孵化鹅仔、鸭仔,因为鹅鸭趴窝少,所以人工孵化。母鸡在趴窝孵小鸡。这活现在年轻人都不会干!孵化需要一定技术经验。)
包豆包(旧时,冬天粗粮细做的一种食物,以年糯米为皮,豆沙为馅。现在的生活的水平高了,年轻人不喜欢吃。这个习俗渐渐的淡化了。)
爆苞米花(孩子的最爱,过去的爆米花,真香啊!自己带苞米,1块钱3锅。)
大酱块制作(将煮熟的黄豆,倒碎,摔打成块,用纸包好存放,进行下酱)
最纯朴的秧歌(没有像样服饰,开心就好!)
煮黄豆(农村制作大酱的原料。想起小葱蘸大酱、黄瓜,那个美呀!)
老人与古董(仔细看一看,箱盖上的几件物件在现在应该值点钱?大红箱子很气派!
更多内容,请关注作者公众号:luanfuwuzhan
80年代东北农村老照片:图1小孩帮妈妈干活,图4用老风箱做饭!那时候农村的孩子经常帮忙干家务,小时候去山上捡材火,然后妈妈给一颗糖,想到就一脸的开心,农村长大的一定经历过!
一家人坐四轮车。
风箱,灶膛烟火的催生者,是村里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那边的叫法,你们呢?
那个年代普遍的交通工具就是(架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