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毛泽东主席问:我死后中国会怎样?邓小平回答了八个字

    信息发布者:鲁安大哥
    2023-03-31 07:09:48   转载

    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国内形势再次发生重大转变,毛主席不得不开始考虑中国未来,以及自己接班人的问题。

    当时,外界包括西方国家都在推测,王洪文大概率要成为接班人,同时被猜测的,还有刚刚被提拔的邓小平,后者已经开始承接中美外交以及掌控军队。

    正是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之下,毛主席和王洪文包括邓小平有过一次著名的谈话。毛主席抛出一个问题:“我死后,中国会怎样?”

    最开始回答这个问题的是王洪文,他坚决表示:“我们将坚持主席的革命道路”。这个回答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没有自己的想法,毛主席因此不予置评。而邓小平的回答,可谓是如同重磅炸弹一般,短短八个字,在此后又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

    邓小平的回答非常简单,但是信息量极大,八个字分别是:“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用今天的视角来看,这八个字看上去有些耸人听闻,但是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毛主席和邓小平一样,都对未来中国可能发生的问题充满了担忧。

    就在“十大”刚刚结束的档口,毛主席就收获了一条极具重磅的信息,有掌握兵权的大员给出事前的林彪写过效忠书信。单单是这一件事情,就足以让毛主席为之警惕和震怒。

    而且,这绝非偶然。当时,各大军区司令员与林彪交厚者不在少数,在九一三事件之后,军队领域的不稳定因素正在增加,为了避免日后酿成大乱,最恰当的做法就是未雨绸缪。

    其实,早在九一三事件之前,毛主席亲自南下,视察了华中华南的部队,公开提到了自己与林彪的分歧,此举在军队内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林彪至此再也不能打着毛主席旗号,为自己的势力扩张牵线搭桥。

    另外,毛主席当即对一些军队领导干部进行了调动。一连串的举措,不仅确保了军队的稳定团结,更重要的是削弱了林彪的势力。

    九一三之前,林彪曾尝试发动不轨行为,而毛主席仅仅用一句话就奠定了局面:“我就不相信我们的军队会造反,我就不相信你黄永胜能指挥解放军造反!军下面还有师、团,有司政后机关,你调动军队来搞坏事,听你的?!

    由此可见,对于当时军队的问题,毛主席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为了迅速消除林彪集团的余毒,毛主席先是将善于团结同志的叶剑英提拔到核心位置,紧接着宣布,自己又请来一个“军师”邓小平。

    邓小平上台之后,先是批评了一番与林彪交往过密的军区司令,同时,又开始根据毛主席要求,对八名军区司令进行对调。而且,为了避免军队内部形成新的“山头”,军区司令对调时,附属人员一律留任。

    除此之外,林彪集团的核心成员,前任总参谋长黄永胜、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海军政委李作鹏和总后勤部长邱会作均被第一时间控制,直至1973年被开除党籍,到1981年,这些人又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场毛主席与王洪文、邓小平的谈话,不可避免对后来的形势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王洪文而言,早在1969年,王洪文已经成为了党内仅次于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三号人物,开始掌握核心权力。

    1973年,王洪文开始接待外宾,当时,毛主席在会见法国总统皮蓬时,王洪文就坐在毛主席的旁边。这种做法意味十分明显,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始向外界默认,王洪文成为接班人的事实。

    王洪文是工人出身,作为工人代表,他最开始展现出了很高的觉悟。然而很快,他也暴露出了自己的明显缺点,首先是年龄太小,不到四十岁,其次是革命资历不足,文化水平不高。

    对于这些问题,毛主席可谓是不遗余力对其进行培养,他不仅让王洪文陪同会见外宾,还让他作为自己的代表代替自己投票,可谓是给了他足够的支持。

    另外,毛主席还特意要求他多学习多看书,尤其是要认真学习《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这篇文章背后有着极为深刻的含义。

    文章的大意是,刘秀在称帝之前,曾经扶持了一个名叫刘盆子的汉朝皇族后裔,但实际上此人仅仅是一个傀儡,而且出身低微不学无术,最终被刘秀的部下所杀害,成为了历史进程中的牺牲品。

    从这个故事就能看出,毛主席希望用一千多年前血淋淋的事实向王洪文做出警醒,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低调隐忍,戒骄戒躁,扎实自身理论水平,提升学习能力。

    然而很显然,王洪文虽然对毛主席的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理解不深刻。一开始,王洪文还能兢兢业业完成工作,很快,他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欲望。

    在他写给外界的一些信件中,甚至多次抱怨在北京的生活枯燥无聊,根本没有机会吃喝玩乐,反而要每天看书、开会。当时,江青凭借特别途径能够获得很多国外的音像娱乐资料,王洪文作为江青的“自己人”很快深陷其中。

    这样一个所谓的接班人,自然无法领会毛主席对未来的担忧。很快,王洪文的所作所为让毛主席彻底失望。

    他将目光放在了邓小平的身上,也因此,已经被两次打倒的邓小平,第三次被启用。很快国外的媒体也发现,坐在毛主席身边会见外宾的人,从原来的王洪文,变成了邓小平。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邓小平负责外交,以及协助叶剑英负责军队工作。而两人的合作,也最终为全国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