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img.nync.com/u/2021/02/10/b7d2f25c_l.jpg)
1、今年突然流行摆地摊最主要是国家支持大家摆地摊了,在我国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为了解决疫情带来的就业问题,现在多地已经允许摊贩摆地摊了,而且还规划了专门的地方供摊贩使用,这样一来,确实拉动了经济和就业,也给城市增添了很多生气,。
2、成本低
能上地摊的商品价格都不是很高,一般都是几元钱、十几元钱,上百的都比较少,那这种价格低廉的商品人们买起来也没有压力,再加上商品的精致品相,每天走量的话是非常的可观,同时呢,商品的成本也非常的低,基本上走一单就赚一份的钱,感觉非常的踏实。
3、人流量大
摆地摊位置非常重要,商品也靠量赚钱的,所以选择摆地摊的位置非常的关键,必须是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学校旁、商场旁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人流量就直接决定了走货的速度。
4、没有租金压力
摆地摊不像开店,需要考虑房租店铺的问题,在没有房租的情况下,投入的成本就低太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可以买得更低,更吸引顾客的青睐。
一大早,来到大荔县高铁大道南边兴起的“马路”市场拍摄采风,那自产自销的农民,摆地摊的小商贩异常红火,你听在那叫卖声中,晨练的群众熙熙攘攘在市场挑选新鲜的果菜,满意而归。退休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你看这儿多红火,政策就是好,咱县上有序开放的马路市场大大方便了群众和消费者,你不但买到新鲜便宜的农产品,而更多的是帮助农民促销,让经济复苏增添活力。
记者顺便采访了几位群众,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西长村农民王先生说他是看到这好的政策,也出来摆个地摊挣点零花钱,每天进些豆腐、西瓜等货源,一个早上还可轻轻松松挣上百儿八十的小钱;埝桥镇高墙村农民贺先生种植了8亩桃,中留村的严美丽种了三棚葡萄已进入采摘期,一大早,他们把大棚新鲜的水果拉到市场,自产自销,每天收入都在200多元,打心里感到好政策方便了农民,跟上富了起来。城关红楼村妇女张焕侠在家蒸的一手好蒸馍,马路市场也让跟上红火起来,手工馍有了市场,每天早上销售蒸馍在400多个,在采访中,她连连感谢城管人员对她的帮助和服务。随着镜头记录下市场红红火火的场景, “马路市场”的水果、蔬菜,鸡蛋、鲜肉,吃的喝的一应俱全,摆摊的摊点足有上百家,在这里的城管工作人员也忙的不亦乐乎,千方百计为“地摊”市场做好服务,时而见到为摊主整理货物、打扫卫生,担当起义务销售代言人。
据了解,为有序开放“地摊”“马路”经济,大荔城管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快商业经济快速复苏,解决果农自产自销难点,规范城区流动摊贩,发展地摊经济、夜色经济,解决供应链、灵活就业等问题,在城区临时设置15处瓜果、蔬菜、特产、小商品售卖点,在不影响行人通行、不阻碍交通秩序、不商业噪音超标的前提下进行商业促销,同时,组织工作人员践行一线工作法,走上街头、深入一线,提升服务水平,让“地摊”经济有效激发商机与活力。
END
往期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