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png)
鲁安乐村淘体验店

丰图义仓历经一百多年风风雨雨仍然保存完好,并一直储藏着粮食,它主体建筑是一座以砖结构为主的窑群式仓城,外观酷似一座古城,环内城一周排列窑洞58面,每窑可储粮90吨,共可储粮5200吨,是集储存粮食、军事要塞、观光圣地为一体的绝佳境地。
该仓座北向南,高14.89米,东西宽133米,南北长83米,总面积1.1万平方米。砖砌周垣,南垣外洞开二门,名东仓门、西仓门,东、西仓门之间的壁上有似浮雕式的砖作仿木结构的歇山屋顶妆式,正中高嵌楷书“丰图义仓”石刻大字,字两侧有砖雕花瓶,下部有环带纹、葡萄纹、雷纹等图案。垣内周列仓廒58洞,每廒净长9.81~12.63米、宽3.72~4.2米、高2.41~2.85米,体积193.5~253.8平方米,外环廊房,有明柱108根。院落宽敞,行车敞通。院内偏南,以两条门道分界,又有东西排列三级建筑。中间有一小院。进门先是东西各建厦房三间,紧接横建大房三间,大房东西两侧又各附耳房三小间。
仓院内西南角有台阶通往仓顶,砖铺顶面,外高内低,四方共筑水馘道12个,并周砌女墙卫护。北仓顶正有朱文公祠。两侧镶嵌有慈禧太衙御书石刻“龙”、“虎”两个大字,仓外又筑外城,高7.7米,西有城门,东开小门。可谓城中有城。既安全,又别具风格。

丰图义仓为我国古代仓廒的样板工程,也是我国仅有的一座现在仍在使用的古代粮仓。该仓自建至今,一直用作粮站,现为大荔县朝邑粮站,为朝邑十二景之一,现为国务院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朝代更替,多少风云人物化作云烟,丰图义仓依然屹立。



丰图义仓的楼阁上有慈禧题写的“龙”字
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金龙高塔和始建于宋政和八年(1118年)的岑楼(宋祠遗存的一部分)与丰图义仓相对望。
带把肘子

大荔带把肘子,属蒸菜类,是陕西大荔极具地方特色的一道传统名菜。传说,明朝弘治年间就有了此菜。在秦馔筵席上久负盛名,《中国菜谱》秦菜部分把其列为第一名菜。作酒菜、饭菜均可。以香味突出,色、香、味、形俱佳著称。色泽枣红,如把柄,故称“带把肘子”。它的用料别致,不同于其它肘菜。肘子带骨带蹄,成菜如丘,造形别致、丰满,堪称“盘中一王。大荔带把肘子源远流长。在大荔民间流传着“无肘不成宴”的说法,无论婚丧嫁娶,带把肘子都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去大荔,不吃带把肘子,等于没来大荔。

大荔水盆羊肉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称“六月鲜”。大荔的水盆羊肉以剔骨鲜羊肉、骨头、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 ,分原料处理煮羊肉、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在大荔吃水盆可要配上大荔的“月牙烧饼”,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则肉烂汤清,肥而不腻,清醇可口,咬一口酥脆的月牙烧饼,再美美地喝一口醇香的羊肉汤,别具风味。


大荔县面食品种很多,除了常见的臊子面、扯面、刀削面之外,还有它们自己的特色面食。炉齿面因其形似炉齿而得名,是陕西大荔著名传统风味小吃,具有面条柔韧光润,臊子香辣味浓的特色由于工艺精细,选料严格。配料多样,现在炉齿面可是成了稀罕的美食。陕西的面食很多。虽说都是面,但是陕西面食把每一种面都做的与众不同,都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就像陕西的历史一样。


酸辣肚丝呈粉红色,鲜酸微辣。淋入香油,撒上香菜末,出锅装盘上桌即成。喝一口酸肚丝汤,真的是酸酸辣辣,挑逗你的味觉神经,喝一口便欲罢不能,忍不住再来一碗!

蜜汁轱辘因形状为球体,俗称轱辘。蜜汁轱辘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香甜油润,在撒上白糖,吃一口,从嘴里甜到心里。此菜色香味形俱佳,是当地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传统名菜。制作方法是将猪板油切成小块,在调有蛋清、蛋黄、淀粉的稠汁中蘸过,然后投入油锅炸熟,捞出装入盘中,上面撒一层白糖即可上桌。

水磨丝以猪耳为原料,因将猪耳传统名菜平面片开,可见水磨石般花,故名。是陕西大荔县传统名菜,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此菜用料普通,但以刀功精湛而名噪遇选。制作此菜,须将猪耳片薄、切细,成菜细如毛发,蓬松透明,脆嫩光滑,香酸爽口,风味独特,每令食客称奇,行家叫绝。

枣沫糊是陕西关中和西安一带著名的汉族传统小吃,但是以大荔产生最早,最为有名。勤劳智慧的大荔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这道美味。白白的瓷碗里盛着红红的糊,浓郁的、甜甜的枣香夹着豆香在空气里流淌,若有若无的扫过鼻端,挑逗着味蕾。香浓的气息从唇齿漫到喉咙,轻轻地咽下去,你的坏心情就不知哪去了。


同州“泡油糕”由唐代佳点“见见消”(油浴饼)演变而来。因其顶部泡儿如花,故而得名。形状玲珑剔透,犹如巧制凌花。炸时要掌握好油温,把握发泡时机,糕面出现薄如蝉翼、白如霜雪的一层泡,犹如繁花盛开,似乎见风即消,入口即化,松软绵润,芬芳醇香,外酥、内嫩,香甜爽口。 
看了这么多让人心动的大荔特色风味,不去大荔走一遭,酣畅淋漓的领略一次,怎么能懂它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