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png)
进城上学就是农村孩子的福气吗?
“我喜欢艺术,以前在农村初中,音乐、美术方面的课程少;现在到县城上学,学习条件真好。”
本学期刚开学,幸福县实验中学学生柳福对未来充满憧憬。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幸福县所有农村初中生都有福了,可以进入县城就学,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来看看幸福县优化教育资源的成绩:平均每年都有500名初中生从农村转往城市;将农村初中的354名优秀教师调到城里的学校。对于这样的成绩,当地把其纳入了“教育均衡化”的范畴。
愚以为这样的均衡化还是少点的好。
农村学生到城里上学,当然可以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秀教育资源,这一点都不假。可是,在享受优秀教育资源的同时,他们还能和城里的孩子同样享受什么样的待遇?是放学回家吃饭的温暖?还是放学回家团聚的温情?
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教育均衡化的发展目标。什么是教育均衡化呢?就是我们在发展城市教育的同时,不能忘了发展农村教育,我们在给城市里的学校建设大楼房、大教室的同时,也要给农村学校建设大楼房、大教室,我们在给城里的学校配置最好的教师的同时,也要让好教师到农村去。这才是教育均衡。
当然,当地的做法出发点还是好的。所有农村的孩子都可以到城里来上学,在这里确实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但是,执政者忘记了一个事实,很多农村的孩子是没有能力在城市生活的。
别的地方的情况我不清楚,就拿幸福县来说吧,最远的乡镇离县城有40公里,试问,如果也实施了这样的办法,就会出现不少问题,乡村的学校越来越落后,不到城里上学没有好的求学环境,到城里上学就会面临很多困难:一是,上学的路程太远,骑车子去要风里来雨里去,住校要增加不少的费用,伙食费、住校费,甚至还会因此增加其他的费用。如果使用校车也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灾难。
当然,这个县的想法是好的,为了接纳更多的农村学生,他们不仅仅将农村学校的好教师调到了城里,还动用大量资金,将城里的中学进行了扩建,仅仅实验中学就扩建了100亩校园,可容纳3000人上课。这样大规模的学校不仅仅给管理带来了困难,而且给安全防范带来了困难。
对于自己优化教育资源的做法,当地给出了这么几个可以“显摆”的成绩:农村初中的学生越来越少,近三年减少了2000多;农村的好教师进城的有300多人。
表面上看,这是成绩,实际上却给农村教育带来了伤害。优化教育资源不是消灭乡村教育,而是要让地方政府城里农村教育同样重视。
幸福县财政收入多年来稳居当地县份第一。这说明,这个地方有能力办好农村教育。为什么非要把教育资源向县城集中呢?我想这兴许就是做大城市的迫切心情。
用这样的办法消灭乡村教育,所有农村初中生都进县城上学,真的就是农村孩子的福气吗?
答案:显然是未必!近年来,人们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许多家长纷纷慕名把孩子送到 城区的学校上学。然而农村学生进城上学存在诸多弊端。
一、农村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城区学校生活 由农村直接进入城区学校的学生由于城乡差别、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独立能力 等原因使得不少由农村去的学生感到一时难以适应,一般都会出现紧张、恐惧、不 安、失眠、上课精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不适应的现象,甚至产生退学、转学的念 头。
二、不便于学生家长随时掌握学生情况 农村学生去城区上学,离家较远,家长与学生接触时间很短,不能经常与学生沟 通,对学生情况了解甚少,不利于家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教育。
三、不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在城区学校就读的学生,由于实行统一的食、宿制度,各项消费基本上都能由学 校统一得到满足,可以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得好、穿得暖,加之平时与父母 接触时间较短,不少农村学生再也看不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导致部分学生忘记了自 己的本分,丢掉了原来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
四、农村学生基础薄弱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农村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加之城区学校的教学起点相对较高,与农村学生上一学 段的知识结构与水平衔接不好,甚至出现了断层现象,导致不少农村去的学生一时 难以适应,导致他们心理上有很大压力,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培养。
五、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不利于农村学生在城区学校学习 由于农村学生与城区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所接受教育的差别, 使他们 业余爱好的广泛程度及文体方面的才艺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因此城区学生与农村学 生的交流与融合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农村学生往往一时找不到自我,容易丧失信 心,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六、家长经济负担过重 学生进城上学经济负担比较重,以一名中学生为例,在城区的公立学校,一年的 基本经济开支主要包括:交通费约 600 元/年、伙食费约 1900 元/年、零花钱不等约 1000 元/年,共计大约 4000 元/年;在私立学校除以上开支外还要负担大约 3000 元/ 年的培养费,家长一年要负担将近 7000 元的费用。7000 元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 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七、学生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 家长送学生进城上学,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去的,希望孩 子能够在城区学校出人头地,为父母争光,无形中给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 学生的成绩一旦距离家长的期望值较大,一些家长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后悔的 情绪,加之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家长对学生不满意、对学校有意见。
八、城区学校教育资源相对紧缺 农村学生纷纷涌入城区中学抢占城区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得城区的学校学生人满 为患,学生多、班额大,而学校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十分拥 挤,城区学校教育资源的紧缺程度可见一斑。
国家要求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我们应该下更大力气保障农村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建议】更大力度实施省级教育经费统筹和对县级投入的考核,参照计生工作实施的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机制。更大力度改善农村办学设施,实施新一轮农村学校项目建设行动计划,尽快消除一些农村学校在校舍安全、围墙、饮用水、消防、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大力度实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专项人才工程,创新城乡教师交流机制,以“收入高于城市、福利不低于城市”的利益导向为重点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更大力度落实基层教育督导制度,重点督促县级政府落实教育投入的法定职责、乡镇政府落实优化学校环境和救助困难学生等方面的职责。
“照片里的教育故事”全国有奖征文投票入口——
http://www.eol.cn/html/ky/jytp/index.shtml
投票时间:2017.10.24-2017.11.10
点击教育人(teacher.edu.cn)获取更多精彩!
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
选择 我 与学生 每一天投票
宋艺川
刘奥 王博宁 宋雨甜 蔣雨欣 闫凤娇
现在许多地方的乡村学校都是这样啊! http://m.longwangzhuang.govz.cn/news/123769.html?1511328122631=&from=groupmessage#reviews
回复
@鲁安新华 文中都是实话。我就是农村教师。农民为了孩子的教育真舍得投资。有的租房陪读,有的买楼,有的进私立学校。如果农村教育没搞好,农村不知道是谁的农村。如果国办教育没搞好,教育就是私立的了。
回复 · 1条回复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