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大量小县城将面临没落的趋势

    信息发布者:鲁安新华
    2024-06-07 19:41:18   转载

    6c11348e6ecd23bfea8a3813fd558983.jpg

    黄河流域是国家宝地!

    www.nync.com njl114.com 

    #乡村振兴 #县城经济 

    3BB3EB18-B263-45CE-91E7-0B2BA9D84C0B.jpeg


    yUOLy5J6fmEak68Ah9od_640o.jpg

    我们国家一直号召乡村振兴,可是如今农村的年轻劳动力都留不住,怎么去振兴乡村呢,这不是你修了多少条路,盖了多少座房,那就算是振兴农村了,只有在当地乡村建起来可以持续发展的产业,才能够留得住人,留得住年轻人。在农村,老人看病,孩子上学,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都需要现金,如果在家门口附近就可以找到一个养家糊口的工作,谁还愿意离开父母去出外漂泊呢?


    人口大量流失……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 !“孔雀东南飞”。这才是偏远地区农村县城的现实情况,所以未来十年,大量小县城将面临没落的趋势,有些甚至可能最终会沦为鬼城。小县城的未来似乎笼罩在一片灰暗之中。具体为什么这么看待这个问题,且听我分析一二。


    房地产业的衰退


    房地产业的衰退对县城的冲击无疑是最显著的。在过去,许多县城依赖房地产业迅速吸引周边村镇的人口涌入,人口增长带动了各类经济活动的发展。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县城的短暂繁荣也开始显露出其脆弱性。县城的经济规模有限,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导致了资源和资本的快速外流。一旦楼市热潮退去,留下的往往是空置的房屋和萎缩的经济中心。


    人口流失与农村荒废


    农村的荒废也是县城没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和老龄化的加剧,很多村庄逐渐变得荒无人烟。每年高考结束后,大量年轻人选择到大城市求学和就业,极少有人回到县城创业或发展。留在县城的多是空巢老人和未能迁徙的家庭,县城的人口结构因此变得不健康,经济活力大幅下滑。


    文化保守与社会风气


    县城的文化环境和社会风气对其发展前景也有深远影响。在许多小县城,人际关系和熟人网络往往在处理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甚至连子女入学也需要通过人情来解决。这种现象使得真正有才华和创意的人难以施展抱负,因为他们的热情常常被过于保守和陈旧的社会结构所消磨。此外,县城的风气堕落,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感情关系混乱,这种风气不仅影响了县城居民的道德观念,还波及到周边的农村和小城市。


    创业环境恶劣


    在这种环境下,创业的激情早已熄灭。很多县城的大型工程项目被外地承包商拿下,导致交易内幕复杂、资金外流严重。这不仅导致县城的资金流动性不足,资产转移迅速,还加剧了人才的流失。随着高科技产业难以在县城立足,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也因缺乏创新和市场没落而面临困境,这进一步削弱了县城的经济发展潜力。


    缺乏长远规划


    频繁的领导更迭和缺乏长远规划也是制约县城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一任新官员上任后,往往会推翻前任的规划,导致政策的不连续和资源的浪费。而大城市的吸金效应则加剧了县城资金和人才的流失,使得县城成了经济活动的末端市场。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持和稳定发展策略,县城的经济前景暗淡无光。

    小县城的没落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房地产业的泡沫破裂、农村人口的流失,到文化环境的保守、创业环境的恶劣,再到缺乏有效的长远规划,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县城的发展。对于县城居民来说,这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困境,还将带来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深远影响。

    QQ浏览器截图20240305192322.png



    关于我们  |  科研院所  |  客服中心  |  资料中心  |  媒体报道  |  投诉举报  |  帮助问答  |  询服务

    打赏捐赠
    9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